中国呼麦和呼啸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潮尔”即“阿巴嘎潮尔”(文:阿拉腾鲁、青巴雅尔)

向下

“潮尔”即“阿巴嘎潮尔”(文:阿拉腾鲁、青巴雅尔)  Empty “潮尔”即“阿巴嘎潮尔”(文:阿拉腾鲁、青巴雅尔)

帖子 由 红麦子 周四 六月 23, 2011 5:22 pm

《“潮尔”即“阿巴嘎潮尔”》

阿拉腾鲁、青巴雅尔

蒙古民族古老的艺术有“潮尔”和长调演唱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作为草原文化的精髓,在锡林郭勒形成特有的风格,享有很高的声誉,以蒙元文化为核心,以蒙古“潮尔”、歌舞、长调、服饰、马头琴、搏克为内容,挖掘整理历史四大部落:阿巴嘎、苏尼特、乌珠穆穆沁、察哈尔的民间民俗文化,不断丰富蒙元文化内涵,阿巴嘎文化区要以成吉思汗宝格都乌拉、“潮尔”为依托,以阿巴嘎部落文化为特色构建阿巴嘎文化。“阿巴嘎潮尔”是世界四大类“潮尔”之一。197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抢救、挖掘工作,著名音乐家达·桑布、格日乐扎布对“潮尔”、“潮尔音·道”的搜集和调查研究长达11年的(1979——1990)考察研究工作,除了查阅国内外各种资料外,采访过我区各盟旗县老一辈民间艺人,走遍了内蒙古大地,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写出了“潮尔”:㈠“阿巴嘎潮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潮尔音·道”;㈡“哈拉哈潮尔”亦可称为“浩麦”;㈢“卫拉特潮尔”亦可称为“冒顿潮尔”;㈣“科尔沁潮尔”亦可称为“黑拉嘎顺潮尔”。

“潮尔”是什么意思呢,在蒙古民间有多种说法,但是总和自然界有联系,有的说其原意即“回声”“回荡”“呼应”“响应”之意,有的说模仿树丛中劈开时发出的响声,也有指大风吹过高山或峻峭的岩峰时发出的巍峨雄壮的回声模仿。这些都是同自然界有关,以蒙语的说法,也是同样模仿“回声”“回音”是振动的“共鸣”蒙语叫“潮尔日雅”qooriy,那么“潮尔”qoor和qooriy有什么联系呢?qooriy是原始发出声音回响的名称,也可以说“音”的产生,qoor是模仿qooriy各种声音,不难理解,上述说法都是从其发声效果出发的形象解释。

关于“潮尔”的来源还有一个民间传说,发源于阿尔泰山的额格尔河,流经环壮的“森吉图哈达”时,会发出一种声音,于是蒙古人模仿其发出的各种声音,创造了“浩麦”即“潮尔”还有一种比较贴切的解释,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著录的从御制吕律正义后编中,共收入九十八首蒙古民歌,以蒙、汉、满文对照,以蒙文为主,在蒙文左旁加有工尺谱,可以演唱,这部分歌曲书中称之为《笳吹乐章蒙古清汉文合谱》、《番部合奏乐章满洲蒙古汉文合谱》。对“笳奏乐章”或“合奏乐章”的蒙文旁译,明确记载为“潮尔都呼道”,这就说明古代蒙古人对于乐器伴奏的歌曲或者人声伴唱的歌曲统称为“潮尔都呼道”,那么“潮尔”qoor“潮尔音·道”qoor in duu“潮尔都呼”qoor bu hou有什么区别呢?“潮尔”是一种伴唱的意思,“潮尔音·道”在蒙古语中意思是:道duu即歌曲;“潮尔音”的“音in”是属格附加成份,相当于汉语中“的”的意思,在蒙古语中qoor in duu和qoor是两个词:“潮尔音·道”是说完整的一个“潮尔歌”,“潮尔”是歌曲的伴唱,“潮尔都呼”、“潮尔沁”是伴唱者,“潮尔”可份乐器化、声乐化两类,如“卫拉特潮尔”亦可称为“冒顿潮尔”是用木制作的吹奏乐器,冒顿蒙语是木制品,是用木料、竹管等制作的吹奏乐器是伴奏的艺术形式。“科尔沁潮尔”亦可称为“哈拉嘎顺潮尔”即蒙语中“哈拉嘎顺”指“马骏、马尾”制作的弦乐类,制作和马头琴有所不同,叫“黑星”,四度定弦、粗弦用做“潮尔”持续低音、细弦用做演奏旋律或反音、通过演奏产生和声艺术效果。

“阿巴嘎潮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潮尔音·道”它完全是用嗓音发出的声音,如同“哈拉哈潮尔”、“呼麦”一样用嗓音发出不同的音和音色,有时产生双音同度和8度的奇妙的和声效果,“阿巴嘎潮尔”的历史,最初是没有歌词,达·桑布老师写的“潮尔音·道”简介中说明:公元三世纪距1700多年前流落于南匈奴的蔡文曾留下过一首《胡笳十八扒》名躁古今。其实“胡笳”就是流传在北方游牧民族中的“笳乐”。古时笳 ,加同音,古音keap实为蒙古语之qoor也,正是“潮尔音·道”的源渊所在,成书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御制吕律正义后编》中也明确记载了“潮尔音·道”即“笳吹乐”。其中“伊和蒙古”、“巴嘎蒙古”等曲目在《金宫祭奠》和《成吉思汗祭祀书》中均有明确记载。这方面和材料部分说明了“潮尔音·道”的产生是很久的事。“潮尔音·道”自古以来流传在蒙古民间,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地区集中保留,在阿巴嘎旗德力格尔苏木萨如拉嘎查牧民,老一辈民间艺人马希巴图于1915年出生在东阿巴嘎西古木苏木(乌日都苏木)的莎吉家,现已89岁高龄,他是著名的“潮尔沁”,在王爷乐队演唱、演奏多年,他的主要专业是“潮尔”,后学笛子、马头琴,他的马头琴老师是著名马头琴家阿尤日扎那,他也是著名民间艺人歌唱家,内蒙古地区的著名“潮尔音道沁”特木丁的“潮尔沁”,89岁高龄的马希巴图现在仍然演唱“潮尔”和演奏马头琴是阿巴嘎“潮尔”的代表性人物和“阿巴嘎潮尔”的完整保留者,特木丁也是原东阿巴嘎东苏木(贡苏木)人,出生于1907年左右,他是东阿巴嘎几代王爷的歌手,他演唱的“潮尔音·道”《先世的福荫》、《圣主成吉思汗》等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也是阿巴嘎“潮尔”的代表。1936年农历元月8日,锡林郭勒盟的著名民间艺人特木丁、策布格苏荣、马希巴图、伊达木苏荣(四名原东阿巴嘎人)、达木林苏荣、特古斯吉日嘎拉、那顺巴图、宝力亚、策登等15——16名以德王的蒙古艺术名义,东度日本进行演出,其中搏克表演者8名,这8名中有原东阿巴嘎的搏克手东亚德,一同去日本表演,这次出国演出时间长达4个月,在日本演出60天,回来时到朝鲜平壤演出30天,这次出国演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和外国进行文化交流,这次出国演出主要节目是把蒙古族那达幕搬到舞台,用过去的那达幕的规定,现演唱“潮尔音·道”《先世的福荫》、《如旭日般升腾》、《圣主成吉思汗》,这次出国演出的演员占50%是东阿巴嘎人,其中独唱演员特木丁(东阿巴嘎)的演唱最受欢迎。当时日本、瑞典、朝鲜等国家的艺术家们对“潮尔音·道”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做了现场录音,给每个演员赠送一个唱片机和他们演唱的唱片,这是研究“潮尔音·道”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的珍贵资料,也说明了阿巴嘎是“潮尔音·道”的故乡,有它的地方特点、人物及作品作证。

“阿巴嘎潮尔”随着社会的发展“潮尔”才有了歌词,如:近代歌《如旭日般升腾》是原有“潮尔”曲,后来原东阿巴嘎达木丁编写了歌词就成为“潮尔音·道”,这样古老的无词“潮尔”发展成为完全声乐化的新型“潮尔”,有原来单人演唱发展一个演唱、一个伴唱的二重唱的形式,再后来就进一步发展成为多人齐唱的“图日勒格”,现在多人演唱的方式成为一种非常完整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形式。“阿巴嘎潮尔”有不同的演唱方式和种类,“潮尔音·道”根据其“潮尔”的音色、音量和音域可分为三种:第一,“英根潮尔”即模仿母驼的音色,又叫“肖荣海潮尔”,“肖荣海”是“潮尔沁”在歌中的中音区找到一个音、从低音区发声到中音区,如:5音——2间属于中音音区;第二,“策勒潮尔”指抒情中音区,音色要抒和;第三,“哈木潮尔”粗旷的低音音色,保持低音浑厚,“潮尔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不同歌曲的需要选择上述不同的“潮尔”,其中演唱“策勒潮尔”的“潮尔沁”多一些,“潮尔音·道”和其它长调不同,它演唱前有一个过门(引子)就象现代歌曲的过门。歌手唱这个引子就要知道要唱“潮尔音·道”、“潮尔沁”歌曲引子后继之发出浑厚有力的持续低音、中音,形成多声部歌曲的和声效果,其和声有同度2、3、4、5、6、8、11度不等,歌手演唱完整的一段歌曲后,在场的所有人“潮尔沁”一齐应和唱,这一 形式称之为“图日勒格”,“图日勒格”即蒙语解释是把音乐推向高潮,“烘托”的意思,“潮尔音·道”的引子(过门)唱完一段歌曲后继之唱出的引子都有固定词,不关唱那个“潮尔音·道”,都要唱这个“过门”和“引子”,“过门”和“引子”的词、音乐都不变,它是固定的,这就和其它长调的区别所在,“过门”的固定词就是一句《泽和》引子的词是“阿音泽和阿雅汗呢那苏图”,《泽和》可以说过门(引子)乐句它都在歌曲前出现一次,完整的引子都在歌曲的结束时出现,它的内容《阿音泽和、阿雅汗那呢苏图》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示,根据它蒙古语的意思是对“潮尔”这种音乐乐句的产生和成立呈现性、发展成乐章,而一种祝福、祝它长寿,是草原上产生一种完整的歌曲而祝福的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歌曲“潮尔”的赞颂祝词。

“潮尔音·道”的歌词内容庄重肃穆,含意古朴、哲理深刻。其演唱曲目也有严格的习俗规定它不允许在生活中亲朋小聚等一般场合演唱也不允许与情歌、讽刺歌曲、划拳歌曲等世俗歌曲混在一起演唱,只有在国事祭奠、敖包祭祀、王公贵族升迁等庄严的场合和隆重盛大的群众集会中才可以演唱,演唱“潮尔音·道”的歌手和“潮尔沁”享有崇高的礼遇,他们必须穿戴整洁、庄重,蒙古族男子所需佩戴的随身之物,如蒙古刀、火镰等一应具全。气宇昂然地跪立于聚会的主席之前或帐蓬、蒙古包正中,庄严地演唱“潮尔音·道”。

“潮尔音·道”和旋律并不象一般民歌那样古朴简单,而是非常复杂严谨。旋律多变,音域宽广,跨跃幅度大,最大可达17度,演唱要求也很高,因此,能够演唱“潮尔音·道”的人为数不多。已故的优秀民歌手有特木丁、策登等,健在的著名歌唱家哈扎布、马希巴图等优秀歌唱者(都是原来阿巴嘎人)。“潮尔音·道”的演唱曲目,有严格的前后顺序,例如,在国事礼仪中须先唱《先世的福荫》,而后是《如旭日般升腾》、阿巴嘎四季歌《汗德乐黑》最后以《圣主成吉思汗》结束。

“潮尔音·道”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和其它“潮尔”一样,形式尽管各不相同,然而其共同之处是产生和声,在音乐学术界对于和声的起源习惯的看法是欧洲的教堂音乐,所以研究阿巴嘎潮尔、呼麦、冒顿潮尔、黑拉嘎顺潮尔,对于研究和声的起源具有崭新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说明和声艺术至少在中国北方民族中已有千年的历史,因此现在对民俗文化“潮尔音·道”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其价值和意义远不限于蒙古民歌本身,而是大大地超越了这个范围,它直接关系到和声的产生和研究,所以引起国际音乐界和其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研究的项目。所以珍惜我们宝贵文化遗产。

来源: 蓝色的草原
作者: 阿拉腾鲁、青巴雅尔


红麦子

帖子数 : 41
注册日期 : 11-06-2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