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麦和呼啸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草原名人:潮尔大师色拉西

向下

草原名人:潮尔大师色拉西 Empty 草原名人:潮尔大师色拉西

帖子 由 红麦子 周四 六月 23, 2011 5:24 pm

草原名人:潮尔大师色拉西 F200707191041357126103082
  色拉西(1887~1968),蒙古族潮尔大师,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中旗人;1949年加入内蒙古文工团,60年代初赴京讲学、录制唱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料;生前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内蒙古文联副主席;代表曲目有《朱色烈》、《乌拉盖河》、《本宾希里》、《海龙》、《碧斯曼姑娘》、《满都拉》等

  10岁独立演奏

  潮尔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流传于哲里木盟(今通辽市)、兴安盟等地,它近似于马头琴,但是两种乐器的定弦和演奏方法不同,马头琴的流传范围更广。色拉西就出生在哲里木盟科左中旗满金敖屯的一个“潮尔齐”(意为这种琴的演奏者)世家。在黑暗的旧中国,色拉西历尽沧桑,饱经忧患,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艺术天才终于得到了充分发挥。

  色拉西幼年时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祖父和父亲长年给牧主放牧,有时候办喜事儿的人家会请他们上门演奏,即使是这样也难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色拉西家中唯一的财富是一把世代相传的潮尔。色拉西很小的时候就对这种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的小手还够不上琴弦的位置,便与哥哥分工合作,一人持弓,一人按弦,有模有样地练习起来。10岁时,他就能独立演奏一般民歌,时常在集会和婚宴上表演。

  由于家境贫寒,色拉西没有上过学,但是对艺术的悟性极高,记忆力也非常好。色拉西14岁时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开始给别人放牧,每天天亮出发,日落而归,同时还得照顾4岁的弟弟。等牲畜吃上了草,弟弟睡着了觉,他便席地而坐,开始练习演奏潮尔。

  19岁当了喇嘛

  19岁那年,色拉西到莫力庙当了喇嘛。当地人管喇嘛叫“玛玛”,所以人们也叫他“潮尔齐玛玛”。当时,庙里有一位名叫仁钦的乐手以演奏古老宴歌闻名,色拉西听了他的演奏后,当即拜他为师。色拉西继承和发展了仁钦的演奏技艺,并且与自己的演奏特点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后来为了糊口,色拉西背井离乡,走村串户给人们演奏。他所演奏的大多是表现普通大众生活的民歌,他的琴声抒发了人民对痛苦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所以他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大家热情地称他为“我们的名琴手”。他的足迹踏遍了科尔沁草原,他的名字被人们到处传颂。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那仁格日勒》。

  为毛主席周总理演奏

  几十年的流浪生活并没有改变色拉西的贫困状况,社会地位就更谈不上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对民族文化遗产非常重视,对民族艺术家的关怀使色拉西的艺术天分获得了新生。1949年,他被选入内蒙古文工团。此后,他以更高的热情刻苦钻研演奏技巧,满怀***地为人民群众演奏。

  潮尔音色低沉,浑厚而又柔和。色拉西充分掌握和发挥了这个特点,使他的演奏格外优美动听、感人肺腑。他演奏的优秀曲目主要有3部分:民间器乐曲有《巴谱》、《荷英花》等,古老宴歌有《天上的风》、《雁》、《穆楚烈》等,抒情民歌有《诺力格尔玛》、《兄嫂》、《韩秀英》等。

  1950年,色拉西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他还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演奏了宴歌《穆楚烈》,周总理亲自向他敬酒。1954年,色拉西受聘到当时的东北音专任教1年。在此期间,他曾经用潮尔为德国、法国音乐家的钢琴、小提琴演奏配器。在1955年的内蒙古文艺会演上,他演奏和录制了《穆楚烈》、《巴言林》,《海龙》等29支民间乐曲,荣获演奏一等奖。

  1957年,已经七十高龄的色拉西到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他在教学工作中满腔热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演奏技巧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深受学生和同事们的好评和尊敬。***中,色拉西被扣上“反动艺人”、“反动权威”的罪名,多次受到批斗,于1968年7月14日去世,终年81岁。按照色拉西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呼和浩特市南郊的大黑河里。(特约记者 蔡永和 甘峰岭 本报记者 樊文礼)
来源:北方新闻网

红麦子

帖子数 : 41
注册日期 : 11-06-2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