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麦和呼啸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喉音艺术”呼麦的拯救

向下

“喉音艺术”呼麦的拯救  Empty “喉音艺术”呼麦的拯救

帖子 由 Admin 周二 六月 21, 2011 12:43 pm

“喉音艺术”呼麦的拯救

  “呼麦”是蒙古族古老的歌唱形式,纯粹利用人体发声器官,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

  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惠子 勿日汗

  练声,找音,从低音到高音,高一个八度,再高一个八度——五名年轻人聚集在老师胡格吉勒图身旁,开始他们一个半小时的“呼麦”课。

  “呼麦”是蒙古族古老的民族歌唱形式,纯粹利用人体发声器官,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喉音艺术”,被誉为“天籁”、“蒙古族民间音乐活化石”,国内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凤毛麟角。

  目前,国内能唱呼麦的大约只有100多人,其中包括处在初级阶段的学生。“学呼麦不易,100名学生中能有一个学成就不错了。”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授权的13名呼麦艺术主要传承人之一,2005年,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呼麦演唱家胡格吉勒图开始了他的呼麦传承之旅。

  胡格吉勒图说,唱呼麦需要有充沛的丹田气形成强大的发音动力,并给予娴熟的调控和必要的阻碍、挤压产生震动和共鸣,是多器官的同步组合和互动,对发声器官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有时学生嗓子练哑了还没找到基本方法。“我的学生第一次找到音时,激动地泣不成声。”

  胡格吉勒图有30多名学生,包括两个日本人,很多学生都会演奏马头琴——演唱呼麦的常用“伴侣”,因此蒙古人也称“呼麦”为“人声马头琴”。

  国际呼麦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格日勒图博士说,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生活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因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通过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发出的声音,一个人可以产生多人“和声”的效果。

  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呼麦曾失传了近一个世纪,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人开始向邻国蒙古学习呼麦,着手拯救。

  胡格吉勒图1999年拜蒙古国呼麦大师、国际呼麦学会副会长巴特尔敖都苏荣为师学唱呼麦。“我开始学时只是模仿老师拼命‘喊’,曾经迷茫过,想放弃,但当我第一次找到音时,我简直被自己的声音震住了,当时我鼻涕、眼泪一起流。”

  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1200小时的练习后,胡格吉勒图踏上了推广呼麦的不归路。“观众第一次听我唱时,很惊讶,不相信一个人能同时唱出多声。”2001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上,胡格吉勒图担任呼麦领唱,得到了中蒙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3年,胡格吉勒图自购服装,请团里著名作曲家为呼麦量“声”定做曲目《天驹》,第一次将呼麦送上当地收视率很高的内蒙古电视台春节晚会。

  2004年1月13日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上,胡格吉勒图的呼麦演唱获多声部合唱组银奖,中国著名“女呼麦”文丽的三人组合获民歌改编金奖。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阿尔泰山及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但呼麦在中国的传承要比邻国“慢半拍”。2005年11月,众所周知的另一草原瑰宝——蒙古族长调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呼麦则被列入了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录。

  目前,胡格吉勒图正在筹办内蒙古呼麦协会,作为举办各种中外呼麦研讨会和比赛的大本营。同时,许多涉外演出都将呼麦列入“原生态民歌”的保留曲目。□



Admin
Admin

帖子数 : 86
注册日期 : 11-06-20

http://humai.6d7d.org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